專案管理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通常「專案管理」這個職位是給「善於整合、溝通」且「在該產業有一定認識」的資深經理人擔任的。有人會說,專案管理不就是「
-
確認目標
-
具體定義達標指標
-
專案關係人與角色
-
確認預算、規劃、控制預算
-
里程碑與交付項目
-
時間軸與排程
-
溝通計劃
」有什麼難的?
我覺得「專案管理」算是「新創老闆」的縮影。我聽過有人曾說過「老闆只是出一張嘴,如果可以,我也想當老闆」…
(那你去當老闆~88)
「專案管理」之所以困難,是因為這位經理人每天超級多事情在做…一直處在分身乏術的狀況。
如果你也是這種忙不過來的專案經理人,記得要把「人才訓練」也納入你的「專案管理」計畫,這也是我今天要說的:給資深專案管理者的「一舉數得」專案。
前言
還沒看過前兩篇文章的人,這裡給你:
TO專案管理人的教戰手冊(上):活動企劃與內部溝通(附上google前三名文章示範)
TO專案管理人的教戰手冊(中):活動企劃與內部溝通(依照專案功能分類)
以上很多網路上可以取得、很清楚明瞭的資料。理論歸理論、要實際執行後才會內化成自己的。
延續上次沒有說的兩個重點:【滿意度如何計算?】及【給資深專案管理者的「一舉數得」專案】
滿意度如何計算?
很多人會說「做問卷」
我覺得做問卷可以、但要看你怎麼做問卷。比如你在網路上「自由」讓大家填寫問卷,那只會有「剛好有空又願意填問卷」的人填寫。你的顧客群剛好是這群人嗎?
又比如你說「填問卷可以抽獎」,那就更容易吸引到「剛好有空又想抽獎」的人填問卷…。你的顧客群剛好是這群人嗎?
這張是2013年的第一場走秀!
這張是2018年的走秀~畫質很好的相簿可以看這裡
什麼是滿意?
對我來說,如果我滿意一個品牌商店的產品/ 服務,我會從「潛在客戶」變成「顧客」,又或者從「顧客」變成「忠實顧客」。
如何讓「試用」到「第一次購買」,或是從「第一次購買」到「回購」,都是滿意度的表現。
通常一個專案可能會同時、但分別對「新客人」及「舊客人」做活動。
-
「獲取新客」的能力:新客人次、單筆消費金額
-
「舊顧客」回流的能力:久未消費的客戶前來消費的人次、單筆消費金額
-
「顧客」保留的能力:現有客戶再次消費的人次、單筆消費金額
每個品牌的產品週期、性質不同,每次專案在設計上的目標客層也很難完全平均,結果也會有所不同。
以下是我的滿意度計算方式:
-
我花多少預算在此專案上?
-
我得到多少「消費人次」及「總消費金額」
其他補充
一個專案的成敗,其實很難直接從一個專案得到結論。尤其在打造品牌形象的階段,轉化率沒有這麼顯著的成效,滿意度可能很難衡量。我的建議是:如果你很專注在打造你的世界,你無須在此階段衡量滿意度。你用「感覺」的就好了。我看過很多後來衝很快的品牌創業者,前期沒有花時間在討論營收,反而是努力將「產品做好」。
所以我說了,心有餘力再創業~因為創業從來不是解決個人的經濟問題。(不過如果你想要解決「某些特定族群」的經濟問題,那另當別論)
給資深專案管理者的「一舉數得」專案
清楚「市場生態」、「團隊專長」的資深專案管理者,除了讓大家各司其職,你可以從合作方的「目標」與他合作。
再次以ASIF FASHION SHOW為例
「活動組」的工作目標是「活動前的規劃」、「確保活動在規劃內進行、並達到專案/ 業務目標」等
「廣宣組」的工作目標是「製作影音」、「製作文案」、「美編工作」等
「公關組」的工作目標是「對外合作」、「提升品牌形象」、「媒體曝光」等
如果我可以給他,他需要的,那就會快速達成合作共識
比如,如果我瞭解「公關組」所承接的活動目標,向他提出「公關合作提案」,那他可能直接與我合作。
(最近我們正在統籌 2022 ASIF Fashion Show 聯名設計師走秀_Fashion Designers From Taiwan,與娛樂投資界龍頭Holly Gold合作,就是這道理;他要內容、我辦活動需要曝光)
有興趣的人這裡參觀:https://show.asif-fashion.com 最近正在徵模特兒,歡迎身邊有興趣的朋友加入。(無經驗也可以嘗試)
再比如,如果我瞭解「廣宣組」需要的素材形式,向他提出「素材交換」的推廣合作,他也很可能會參與合作;因為這不僅減輕他素材製作的壓力,更達到互導流量的效果。
(我們公司主要就是在幫品牌做這件事:我們專做富有創意及影響力的品牌聯名企劃)
順帶一提
如果你沒有品牌合作的經驗,找該公司的公關行銷相關部門就對了!因為他們的工作就是找異業合作。如果你的公司擅長辦活動,那就去找需要活動的公司提案;如果你的公司擅長做產品,那就去找需要你的產品「經銷」或是「寄賣」的通路合作。
其實品牌合作沒有這麼難,就是同理心。為他著想、找對的人、以不造成別人額外的負擔為主,邏輯性的提出合作預期的效益及價值參考。